茶友问  如何判断别人写的茶知识是否靠谱?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友问 如何判断别人写的茶知识是否靠谱?

茶友发消息问:

自从喜欢上喝茶以来加了很多做茶的朋友,还关注了很多茶叶相关的公众号,可是以自己现在的水平,无法辨别出他们写的茶知识对不对,同个问题,A是这个观点,B是那个观点,作为读者很迷糊,请问该怎么对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掌柜说:

这个问题其实用在其他领域也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接触一个新的领域,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如今信息获取便捷,接收信息一点都不难,难的是面对这些信息,如何选择?

那么「如何选择」有没有具体准确的方法帮助做出判断,我认为没有,更多还是在于我们自身,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思考。面对接收到的信息,不要凭着自己感觉走,顺着情绪来,先动脑有助于正确寻找到想要的结果。至于如何思考,我想借用吴军博士在他的专栏《硅谷来信》中讲到对判断信息真伪和观点是否可取的几个方法来聊聊如何获取正确的茶知识。


常识的重要性


吴军说任何事情从0分到50分靠的都是常识,没有常识作为基础,谈论科学和技术就是虚妄。是的,我们面对一个结论,首先要用常识来判断是否与之相违背。


比如这几年很流行的建盏,有商家传言用建盏喝茶能够软化水质、使茶汤柔和,提升茶香。这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违背常识的例子,水的软硬是由其中的钙镁离子决定,建盏只作为盛茶汤的容器,根本不具备任何软化水的操作。所谓软化水质不过是因为建盏杯口厚,嘴唇接触到杯口,茶汤入口带来的错觉。类似地,还有被炒到几千上万甚至大几十万的铁壶,同样被传言能够在烧水过程中软化水质。


当遇到与我们常识有冲突的推论,宁可相信常识,因为这是可被证伪的,它是被经过无数次检验的正统理论。因此,面对一件事,首先要了解主流的观点,这样就有了面对事情的根本,再通过积累一步步前进,不要一开始就求新求奇接受非主流的看法。


有一点必须要说明,主流的观点当然也不绝对,它只能作为参考,比如主流认为冲泡红茶、绿茶不能使用沸水,会把茶叶“烫坏”,所以喝茶人把这个观点当作是常识。实际情况是,红茶、绿茶使用沸水冲泡是完全没问题的,区别在于冲泡出的风味有所不同。茶汤滋味的好坏,取决于在特定冲泡条件下,融入水中的呈味物质的比例是否协调,对于绿茶来说,人们更愿意取其鲜爽的味道,而不是厚重的味道,如果喜欢味道重一点的,用沸水冲泡也无妨。因此“烫坏”之说并不存在,温水和沸水冲泡,不是对立关系。


而此时的你面对温水与沸水之争该如何选择呢?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实践,实践过后你就会明白是否真如他人所说的一样。这样才是正确获取真实信息的方式。



逻辑判断


使用逻辑对事情判断,进而得到验证是对是错,不是难事。只要我们多想想,许多错漏百出的言论往往不符合逻辑,所以它就站不住脚。


之前写小罐茶智商税的问题,我举了金骏眉的例子,记得以前有个茶行业人士说他以某大牌的金骏眉作为标杆,认为这才是正宗的桐木关金骏眉。但当看到这家品牌每年的金骏眉产品出货量来看,不禁要起疑问,这么大的产量都来自哪里?。目前可获悉的数据是,桐木村有400多户茶农,平均每户每年的金骏眉产量在10斤左右,整村一年就4000多斤产量,记住这个数字。而各家茶农几乎都自产自销,那么那些号称桐木村金骏眉并且出货量大的品牌,能不能当作标杆呢?答案在你心中。


还有个例子是隔夜茶,许多人说隔夜茶不能喝,将其与隔夜饭菜相并论。隔夜的定义是什么?以什么时间为准?如果说晚上11点59分泡的茶,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喝,6个小时算隔夜的话,那么早上7点泡的茶,晚上7点下班回到家喝,12个小时是不是也能叫隔夜?还是只有过了一晚时间才叫隔夜?,当你明白这一点也就不会再纠结“隔夜”能不能喝,而是“好不好喝”的问题。



利益冲突


常识是基础,但不是万能,若遇到比较复杂专业、超越常识的问题,该怎么办?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有这么一句话:「对于数学问题,自己想出答案和确认别人的答案是否正确,哪一个更简单,或者困难到何种程度,拟一个别人无法解答的问题和解开那个问题,何者更困难?」


这句话颇有点哲学意思,应用到对复杂专业、超越常识的问题判断时,我们也可以想想,不是一定要拥有同样专业的知识,但可以对一个事情进行判断真伪,这是两码事,后者相对容易些。


判断事情真伪有个原则是,看说事情的人是否有“利益冲突”。关注公众号时间久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去年我们写过某教授建议要生二胎多喝白茶的言论。在搜索该教授的资料时发现,他的团队与国内许多知名茶企品牌都有过合作,合作的内容是深入品牌茶企做研究,并提出该品牌的茶叶产品有各种各样的功效,包括美容抗衰、抗辐射、抗炎清火、降脂减肥、调降血糖、预、防抵抗癌症等等。


做科学研究,应该是独立客观的,如果一项研究涉及到品牌相关,我们是不是可以使用利益冲突的原则来做出合理的判断?也许该教授对这些茶叶的研究成果是客观的,但茶叶不是某个品牌独有,也不是离开了这个品牌,茶叶就不存在某个功效,而当该教授谈及某品牌时,这时我们就要用多留心思考了。


这篇讲到的三个判断问题的方式,虽不能准确地解决“如何选择”的问题,但能够提高我们遇到问题时的判断力,获得有效的信息,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Baidu
map